我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,了解到“中国面相学”是一个对人性本身内涵而又具有直观价值判断的学问。它以眉判断一个人的才气;以目判断一个人的贵贱;以鼻判断一个人的贫富;以耳判断一个人的福禄;以口判断一个人的诚伪;以人中判断一个人的子女;以法令判断一个人的权威等等等。大凡古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头面五官,身体部位,躯干四肢,毛发须齿,乃至声音、气色,举手投足,无不在“智慧窥其皮毛,苦乐观棋手足”中。
在中国历史上,“中国面相学”充当了政坛上“识人、选人、用人”等方方面面角色。下边我们来给大家分别分享一下“识人、选人、用人”在各路诸侯中所起的作用。
一、识人
我国秦汉时期,青年刘邦是一个典型的“放荡不羁,酒色之徒”,在同僚眼里,并无过人之处,就连后来在他手下任宰相的萧何也如是评价“刘季(邦)因多大言,少成事。”说明刘邦小时候的确碌碌无为,在他人眼中无举足轻重。然而,就有这样一位擅长相术的吕公,一次在与青年刘邦同参加了一个宴席,散席后,吕公拉着刘邦的手说:“我吕公曾经以相术观察人的面相无数,都不如你的面相,愿意把亲生女儿许配给你。”
当时,吕公是沛县县太爷,刘邦是一个无权无势、口碑不佳的小小亭长,为什么一见之下还要以女相许呢?这究竟是什么缘故?史记记载:刘邦形貌“隆准而龙颜,美须髯,左股有七十二黑子。”看来吕公欣赏刘邦高高隆起的鼻子,饱满的额头,风韵潇洒的络腮胡,至于左腿上七十二颗黑子的含义如何?这是无法看见的。客观上,吕公并没有看走眼,刘邦后来击败力能够扛鼎、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,成为西汉开国汉高祖,吕公的女儿也成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,生下一男一女,就是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。
唐朝袁天罡是一名著名的术士,擅长面相,相传他替武则天看相,后来被证明了他的识人慧眼。据相关史籍记载:“则天初在襁褓,天罡来至第中,为其母曰:唯夫人其骨法,必生贵子。乃召诸子,令天罡相之。见元庆、元爽曰:‘此二子皆保家之主,官可至三品。’见韩国夫人曰:‘此女亦大贵,然不利夫。’乳母时抱则天,衣男子之服,天罡叹曰:‘必若是女,实不可窥测,后当为天下之主也。’”意思是说在武则天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,袁天罡来到他家,说她的兄弟姐妹皆大富大贵,最后看到武则天穿着男装,生得“龙眼凤颈,”贵不可言,如果是个女的话,将来成为“天下之主”。后来武则天做了盛唐的女皇,这也反应了袁天罡这一识人判断的准确性。
二、选人
古代各级行政官员是帝王将相治国平天下观相察人选拔的结果,如何选拔官员,各司其职,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起来;官员能否委以重任,授以高位,一般暂且不论其品德和才干,首先,考虑的是该官员的相貌及骨格生得如何?倘若此人没有天赋一生“贵相”,就不会封侯进爵;假如该官员相貌有些瑕疵,则有可能被贬乃至驱逐。
历史记载这样一个故事:唐朝李世民尚未显贵时,他与一个名叫王显的人世交很深,平常嬉笑打闹。后来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,王显以旧友的身份去拜访,李世民把王显的三个儿子招来,都授予五品官职,唯独未给王显本人任何官职。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呢?唐太宗李世民对王显解释说:“你的相貌与富贵无缘,并不是我吝惜一个官位。”王显回答说:“只要早上能得到贵官之位,即使晚上死去也感到满足了”。当时,宰相房玄龄在一旁也劝说:“陛下既然早年与王显有很深的交情,就不妨试给一个官职”。唐太宗当即就授予王显一个三品官,另外赏赐了紫袍金带,然而王显竟在当晚死了。
王显这件事是否具有历史的真实性,我们暂且不讨论。古人认为:福薄之人不能够出任高官之位,如果勉强担任或即将遭到折福折寿的后果。纵观社会,许多犯牢狱之灾的官员,事实也如此。
三、用人
历史上皇帝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,生产许多龙子凤孙;然而,继承皇位的只有一位,为了争夺这个皇位的,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骨肉相残。鉴于此,预立王储是古代帝王的心病,立王储除了德才兼并、相貌仪态外,还是否具备隆准凤目,天赋一种帝王的风度,无可厚非,相术在中国历史上也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。
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,宋朝宋太宗共有9个儿子,个个精明强悍,究竟封谁来继承皇位?虽然对第三子比较看好,但也不敢贸然定为王储,于是把当时著名的相术家陈抟请进王宫,替9个儿子看相,随后才决定,文献记载:陈抟的相术运用比较灵活,首先,陈抟观察第三子寿王有帝王之相;其次,陈抟还观察到寿王的仆从相貌不凡,有出相入将之格;再次,推断其主人有帝王之命。这位寿王就是后来的宋真宗。至于寿王的二位仆从后来也做了大官。应验了相术大家陈抟预言。
再给大家举一个例子,战国时期,吕不韦是一个富商,年轻时候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及十八般武艺,也好相术,一次在赵都邯郸经商,偶遇一少年,发现此人绝非等闲之辈,于是,回到家中问及父亲:
“平日里辛勤耕作的话,大约有多少利润?”
吕父答道:“如果将工资、原材料、成本进行换算的话,一年大约十倍。”
吕不韦又问:“如果是经营珠宝买卖的话,又能够赚多少?”
吕父答道:“如果卖得好,是原成本的百倍!”
吕不韦又问:“那么,买一个孩子,假设他将来担当一国或一城之君,如何?”
吕父回答:“这就很难计算了,这种利益是无价的。”
吕不韦听了这话后,就开始逐步接近这位少年,一打听,原来才知道,此子是邻国秦之王子子楚,现在赵国充当人质,吕不韦观其子楚,叹曰:“真是奇货可居啊!”
身为人质的子楚在赵国受尽了非人的待遇,于是,吕不韦从物质财力上给予支持帮助,同时,买通赵国官衙,给予精神照顾。几年后,子楚回到了秦国,成了庄襄王,庄襄王便把吕不韦召进宫廷,以图还报昔日之恩情。此子就是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始皇,吕不韦由此做上了秦国宰相,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。
事实上,吕不韦并不是因为看到童年时期非遇的庄襄王而心生同情心,这是一个巧于面相位极人臣的例子。
相学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例子,我们将放在以后继续给大家分享!